[隨筆] 7/26罷免

Thread紀錄,大罷免7/26前的文章


原始貼文佇遮

通常我都說自己是寫作者,但這次我想講我的另一個身分認同,我是半個國際學生。


「半個」是因為我高中才離開台灣體制、去到上海美國學校,而美校大部分的人都從國中、小就在類似的地方讀。我算是「中途加入」國際學生的,正如我高中之後才「中途加入」台灣認同。


在上海美國學校裡「你是哪裡人」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,通常對方會列出一串地名,接著說出一段複雜的生命經驗。


大概會是這種句型:「我在a出生,b長大,拿a國籍,但我媽是d國人所以以我也可以申請d護照,國中去c然後高中來上海。」


每次網紅錫蘭被台派批評的時候,我其實能理解錫蘭那種輕浮的心態。


對我們來說「你哪裡人」是一個過於抽象的問題,所以我們多半輕浮。然而,我們修的課卻告訴我們除了要有國際觀以外,還要有本土關懷。面對這個矛盾,就只能先背起來再說,反正essay寫得出來就好。


這造成一個現象,對我們來說,政治與歷史是「知識」而非「認同」,更無關「關懷」。


我是十一年級讀了台灣文學史之後,才慢慢對台灣產生「認同」。


從十一、二年級到大學,我在學校裡讀了很多西方文學。但對我有了台灣認同的我來說西方只是提供理論工具而已,我真正喜歡的是台灣文學。


我目前在香港念比較文學系,比較文學平等重視每個語言/國族的文本,所以有一些「抵中心」頃向。而教授也一直提醒我們,在面對不同國族的文學的時候要學會「切換視角」。


但學科訓練是一回事,我自己的想法是另一回事。


我就是不想跳脫以台灣為中心的視角。台灣文學就是我最熟悉的文學,我當然以台灣文學去丈量非台灣的文學。


為了讓我未來還可以抱著如此任性的文學觀,我支持罷免所有看不起台灣文學的中國國民黨立委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